设为首页   加入收藏   电子邮箱
行业动态 / Industry dynamic
行业连线
工作研究
扬远论坛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行业连线
蓝色海洋的耕耘者
发布时间:2015-08-12
 

樊猛  

    编者按:6月25日“世界海员日”前夕,《中国交通报》记者登上了中远泗水轮,随远洋轮船再走海上丝绸之路,体验了远洋船员的工作与生活,为社会“揭秘”了远洋船员的职业生涯。

  “没有海员的贡献,世界上一半的人会受冻,另一半人会挨饿。”这是国际海事组织对海员的评价。我国是一个海运大国,60余万海员完成了90%以上的外贸物资运输。但在一般人眼中,海员这一群体还很抽象和陌生。

  5月18日至6月5日,记者参加了“世界海员日”系列活动之走海上丝绸之路,随中远集团所属中远泗水轮,从深圳市蛇口港出发,先后到达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港、马来西亚巴生港、新加坡港,最后返回上海港外高桥港区。在茫茫大海上,记者与23名海员一同生活、一同劳动,对“爱国、进取、敬业、奉献”的海员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。

  船舶设备的“知心朋友”

  5月24日下午,中远泗水轮缓缓驶入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港,甲板部的海员们立刻忙碌起来。在驾驶台,船长黄理加强瞭望,指挥船舶靠港,三副紧密监控船位、速度,并不时向机舱发出指令,一水则熟练地操舵;在船艏,手持对讲机的大副一边与驾驶台沟通,一边指挥木匠、一水抛缆固定;在船尾,二副、水手长在绞缆机旁严阵以待……

  不过,有着24年航海经验的黄理认为,现在开船比以前轻松太多了。“以前大海航行靠舵手,现在导航、电子设备越来越发达,设定好航线后,船舶基本上可以自动行驶了,到了港口或者航路复杂的地方,再切换成人工操作。”黄理说,“这对海员要求也越来越高,要不停地学习先进设备的操作方法,还要对原来的传统手段烂熟于心,万一电子设备出现问题,还是要靠人工操作测定方位,避开暗礁、浅滩。”

  船上分为两个部门,甲板部和轮机部。如果说靠港是甲板部最忙时刻的话,航行时,负责动力系统的轮机部则每时每刻都绷紧了弦。

  机舱温度在40摄氏度以上,轮机部人员每两小时要对机舱巡查一遍,一次巡查需要半小时到一个小时。机舱里主机噪声极大,损害听力,所以轮机部人员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说话时嗓门特别大。

  “机舱巡查时要做到看、听、摸,由于长期与这些机器打交道,我们已经是好朋友了,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异常,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。”二管轮王立钧说,“机器就跟人一样,如果你精心照料,它就能健康工作,不会生病给你找麻烦。总之,你对它好,它也对你好。”

  在轮机长孙文柏眼中,船员的工作效率,象征着一个国家的管理水平。“我们的船就是一个大的企业,所有企业应该有的证书,我们船上几乎都有。要是在陆地上经营这个企业要两三百人,而我们二三十个人就完成了,海员是很能干、很高效的。”

  “我的儿子是今年3月6日出生的,当时我在船上,没有回去。”中远泗水轮大副杨里说,“这么重要的时刻竟然没有在老婆身边,总觉得对不起她。”

  杨里的这种情绪,每一位海员都有。“我母亲腿不好,媳妇又要上班,儿子十岁了,没人照顾。如果靠港打电话,得知老婆和母亲在家闹矛盾,我就非常担心,但是又顾不上。”二管轮王立钧说,“父亲去世时,我靠泊在香港,家里人打电话时还骗我说父亲在住院,当我说那让我爸接电话时那边就沉默了,我坐飞机赶回去后,家里已经变了模样。”

  “海员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漂着,我最长的一次航行在海上漂了14个月,对于家人,更多的是愧疚。”黄理说,“所以,一回到家我就多干些家务,做一些弥补,好在家里人都很理解这份职业,都很支持我。”

  另一方面,海员们也在认真经营船上这个“家”。在海上见不到绿色植物,船员就种一些绿植。平时给它们浇浇水,看着它们长大,也算一种寄托。

  “每个月我们都会给当月过生日的海员办一次集体生日派对,希望能让船上的气氛好一些。”中远泗水轮政委王文才说。

  记者很幸运,和同在6月过生日的大副杨里、一水戴启祥一起,过了个集体生日。聚会上,这群平时不苟言笑的汉子,对着只有字幕没有画面的KTV,不顾跑调地大声唱歌,跳着各种奇怪的舞蹈……水手长徐建平说,这是因为他们平时工作太紧张、生活太枯燥了。

  在陆地上看起来很正常的事情,在船上就是一种奢侈,比如手机信号。航行途中经过陆地附近,手机可能会出现信号,这是海员们最开心的时刻。但是,需要拿着手机到处跑着找信号,而且通话时常中断。在马来西亚巴生港,当地货代在船上留了一个无线网卡,海员们像过年一样,高兴地围着它玩到后半夜;二副白永涛有个外号,叫电视台“台长”,电视一出现画面,无论雪花多大、哪国语言,他都会把遥控器控制在手中,看下去……这些船员大部分是80后、90后,他们眼中的“奢侈品”,在陆地上工作的同龄人唾手可得。

  但是,苦中有乐仍是船上的主旋律。轮机长孙文柏说:“每次下船,我都很轻松,平安靠岸就好!每次上船,我也很高兴,我又是老轨(轮机长)了,这艘船又是我的了!”

  让海员体面劳动

  今年6月25日是第五个世界海员日,主题为“海员的职业生涯”。但现实却很尴尬,由于工作环境艰苦,工资增长较慢,不少海员“弃船上岸”。作为世界第一海员大国,我国正面临海员人才流失的挑战。

  在孙文柏眼中,海员的光环正在逐渐褪去。“我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海员,那时海员工作虽然艰苦,但是待遇还是很有吸引力的,一个人做海员,可以养活一大家子。”孙文柏说,“我小的时候,当周围的孩子在吃硬糖时,我已经开始吃软糖,甚至是巧克力了。现在海员的工资与陆地上工作的工资差距已经很小了,工作环境却比陆地上艰苦得多。”

  “我1991年上船当船员,当时的工资在朋友里面算是较高的,朋友聚会一般都是我埋单,现在我在陆地上工作的很多朋友工资比我高。”同样是“船二代”的王立钧说,“在上海,以前海员们找对象时很抢手,现在不好找媳妇了!”

  黄理告诉记者,近年来,海员的来源地从沿海向内地、并逐步向中西部转移,随着经济的发展,海员这个职业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吸引力越来越小了。

  在上海远洋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秦江平看来,海员流失是发达国家都走过的路,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。“海员这种工作远离家庭、栉风沐雨,经济越发达的地方,陆地上工作越有优势。”秦江平表示,即使船舶设备再先进,也需要大量优秀的海员来操作、管理,“希望全社会都能关心、关注这个群体,提高海员职业荣誉感,改善海员的工作、生活环境,让他们体面劳动。”

记者6月15日从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获悉,该局近日将发布第二批便利船员服务清单,其中包括统一公布海员适任考试计划,提供《海船船员内河航线行驶资格证明》查询和自助打印,海员理论考试可申请异地补考等服务,从细节入手,为海员提供便利。

 “没有海员的贡献,世界上一半的人会受冻,另一半人会挨饿。”这是国际海事组织对海员的评价。我国是一个海运大国,60余万海员完成了90%以上的外贸物资运输。但在一般人眼中,海员这一群体还很抽象和陌生。

  5月18日至6月5日,记者参加了“世界海员日”系列活动之走海上丝绸之路,随中远集团所属中远泗水轮,从深圳市蛇口港出发,先后到达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港、马来西亚巴生港、新加坡港,最后返回上海港外高桥港区。在茫茫大海上,记者与23名海员一同生活、一同劳动,对“爱国、进取、敬业、奉献”的海员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。

  船舶设备的“知心朋友”

  5月24日下午,中远泗水轮缓缓驶入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港,甲板部的海员们立刻忙碌起来。在驾驶台,船长黄理加强瞭望,指挥船舶靠港,三副紧密监控船位、速度,并不时向机舱发出指令,一水则熟练地操舵;在船艏,手持对讲机的大副一边与驾驶台沟通,一边指挥木匠、一水抛缆固定;在船尾,二副、水手长在绞缆机旁严阵以待……

  不过,有着24年航海经验的黄理认为,现在开船比以前轻松太多了。“以前大海航行靠舵手,现在导航、电子设备越来越发达,设定好航线后,船舶基本上可以自动行驶了,到了港口或者航路复杂的地方,再切换成人工操作。”黄理说,“这对海员要求也越来越高,要不停地学习先进设备的操作方法,还要对原来的传统手段烂熟于心,万一电子设备出现问题,还是要靠人工操作测定方位,避开暗礁、浅滩。”

  船上分为两个部门,甲板部和轮机部。如果说靠港是甲板部最忙时刻的话,航行时,负责动力系统的轮机部则每时每刻都绷紧了弦。

  机舱温度在40摄氏度以上,轮机部人员每两小时要对机舱巡查一遍,一次巡查需要半小时到一个小时。机舱里主机噪声极大,损害听力,所以轮机部人员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说话时嗓门特别大。

  “机舱巡查时要做到看、听、摸,由于长期与这些机器打交道,我们已经是好朋友了,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异常,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。”二管轮王立钧说,“机器就跟人一样,如果你精心照料,它就能健康工作,不会生病给你找麻烦。总之,你对它好,它也对你好。”

  在轮机长孙文柏眼中,船员的工作效率,象征着一个国家的管理水平。“我们的船就是一个大的企业,所有企业应该有的证书,我们船上几乎都有。要是在陆地上经营这个企业要两三百人,而我们二三十个人就完成了,海员是很能干、很高效的。”

  “我的儿子是今年3月6日出生的,当时我在船上,没有回去。”中远泗水轮大副杨里说,“这么重要的时刻竟然没有在老婆身边,总觉得对不起她。”

  杨里的这种情绪,每一位海员都有。“我母亲腿不好,媳妇又要上班,儿子十岁了,没人照顾。如果靠港打电话,得知老婆和母亲在家闹矛盾,我就非常担心,但是又顾不上。”二管轮王立钧说,“父亲去世时,我靠泊在香港,家里人打电话时还骗我说父亲在住院,当我说那让我爸接电话时那边就沉默了,我坐飞机赶回去后,家里已经变了模样。”

  “海员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漂着,我最长的一次航行在海上漂了14个月,对于家人,更多的是愧疚。”黄理说,“所以,一回到家我就多干些家务,做一些弥补,好在家里人都很理解这份职业,都很支持我。”

  另一方面,海员们也在认真经营船上这个“家”。在海上见不到绿色植物,船员就种一些绿植。平时给它们浇浇水,看着它们长大,也算一种寄托。

  “每个月我们都会给当月过生日的海员办一次集体生日派对,希望能让船上的气氛好一些。”中远泗水轮政委王文才说。

  记者很幸运,和同在6月过生日的大副杨里、一水戴启祥一起,过了个集体生日。聚会上,这群平时不苟言笑的汉子,对着只有字幕没有画面的KTV,不顾跑调地大声唱歌,跳着各种奇怪的舞蹈……水手长徐建平说,这是因为他们平时工作太紧张、生活太枯燥了。

  在陆地上看起来很正常的事情,在船上就是一种奢侈,比如手机信号。航行途中经过陆地附近,手机可能会出现信号,这是海员们最开心的时刻。但是,需要拿着手机到处跑着找信号,而且通话时常中断。在马来西亚巴生港,当地货代在船上留了一个无线网卡,海员们像过年一样,高兴地围着它玩到后半夜;二副白永涛有个外号,叫电视台“台长”,电视一出现画面,无论雪花多大、哪国语言,他都会把遥控器控制在手中,看下去……这些船员大部分是80后、90后,他们眼中的“奢侈品”,在陆地上工作的同龄人唾手可得。

  但是,苦中有乐仍是船上的主旋律。轮机长孙文柏说:“每次下船,我都很轻松,平安靠岸就好!每次上船,我也很高兴,我又是老轨(轮机长)了,这艘船又是我的了!”

  让海员体面劳动

  今年6月25日是第五个世界海员日,主题为“海员的职业生涯”。但现实却很尴尬,由于工作环境艰苦,工资增长较慢,不少海员“弃船上岸”。作为世界第一海员大国,我国正面临海员人才流失的挑战。

  在孙文柏眼中,海员的光环正在逐渐褪去。“我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海员,那时海员工作虽然艰苦,但是待遇还是很有吸引力的,一个人做海员,可以养活一大家子。”孙文柏说,“我小的时候,当周围的孩子在吃硬糖时,我已经开始吃软糖,甚至是巧克力了。现在海员的工资与陆地上工作的工资差距已经很小了,工作环境却比陆地上艰苦得多。”

  “我1991年上船当船员,当时的工资在朋友里面算是较高的,朋友聚会一般都是我埋单,现在我在陆地上工作的很多朋友工资比我高。”同样是“船二代”的王立钧说,“在上海,以前海员们找对象时很抢手,现在不好找媳妇了!”

  黄理告诉记者,近年来,海员的来源地从沿海向内地、并逐步向中西部转移,随着经济的发展,海员这个职业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吸引力越来越小了。

  在上海远洋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秦江平看来,海员流失是发达国家都走过的路,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。“海员这种工作远离家庭、栉风沐雨,经济越发达的地方,陆地上工作越有优势。”秦江平表示,即使船舶设备再先进,也需要大量优秀的海员来操作、管理,“希望全社会都能关心、关注这个群体,提高海员职业荣誉感,改善海员的工作、生活环境,让他们体面劳动。”

  记者6月15日从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获悉,该局近日将发布第二批便利船员服务清单,其中包括统一公布海员适任考试计划,提供《海船船员内河航线行驶资格证明》查询和自助打印,海员理论考试可申请异地补考等服务,从细节入手,为海员提供便利。

  (原文刊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网站)

 

关于我们 | 组织机构 | 联系方式 | 客户留言 | 法律法规
电话:(00)86-0514-86519066 传 真:(00)86-0514-86519291 
扬州远洋航务有限公司  苏ICP备13019259号   浏览统计: